如何做好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的几点认识

上传单位:信丰县大塘中心小学发布日期: 2021-01-25 阅读:5016字号:[   ] 分享

(大塘埠镇中心小学王晶晶老师推荐)


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:“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。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,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。”家校协同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,目的是营造互动、沟通、协调、一致的家校和谐关系,形成同向、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,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、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。   

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,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,两者要相互结合,达到协调、同步,才能奏出同教育的和谐音符,从而产生好的教育效果。“家校协同教育”的关键并不在于两方面能否经常聚在一起,而在于他们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能否保持一致。在这方面笔者通过尝试,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:      一、家访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前提   

  我国独生子女政策这一特殊国情,导致一部分学生有个性的,比较专横、高傲;一部分是比较自由的,听话的,可是习惯较差,作风散慢。但总的来讲,都是养尊处优的,在家为我独尊的较多,了解是指导的前提。班主任在接班后短时间内,对有“问题”学生进行家访,既可以了解学生,又是了解家庭情况的最好时机。特别是在家庭的自由氛围中,家长往往会被老师的热忱所感动,内心放松,就愿意把很多孩子的事,包括家长自己的事都跟老师说。记得班上有一位特别溺爱孩子的母亲,孩子什么事她都包办代替,对老师的劝告无动于衷,直到这孩子生病我前去探望,家长才告诉我,她曾经流产过一对双胞胎男孩,所以对这个孩子特别上心,我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家长的心,家长也因老师的理解而逐步接受了老师的劝告和指导。这些事如果是在平时的校内交流中,由于时机、交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家长一般是没有机会说出来的,由此可见家访的重要性。面见式的家访,是一种坦诚的、温馨的交流,为着一个目标――孩子的成长。      二、家长会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“课堂”     

 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,老师不但可以和家长相互沟通,了解学生近况,还可以向家长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。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校、家庭中出现的问题,引导家长共同讨论,统一思想,寻求对策,做到协同教育。班主任要争取使家长在每一次家长会上都有所得,或是知道一个新的教育理念,或是大家共同解决一个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。这么做的结果是家长爱开家长会了,他们认为这种家长会是一种“家庭教育知识的充电”。作为班主任,通过开家长会,既指导了家长,又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和启示。   

班主任要创造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    

 指导家庭教育靠教师的努力,家长的信任、支持双方的共同配合。  

建立班级《家教专刊》   为配合学校教育,可以把班规、班训,每学期、每月、每周的班级教育计划,学习习惯,卫生习惯,劳动习惯,品德等年级标准,家庭教育新理念,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特征以及得病后的应急方法,《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》等内容以专刊的形式告知家长,使家长明确每阶段的共同教育目标,树立家庭教育的新理念、新思想、新方法,有效地配合老师的工作。专刊还登载了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理论、方法以及本班其他家长的教子成功经验。因为发生在身边的教育事例往往更有启示作用,更有利于家长间相互沟通。同时我还把家长会后的收获、总结刊登出来供家长参考。   

建立“家校沟通卡”   

“家校沟通卡”每周沟通一次,主要内容是了解孩子在一周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?家长有什么感受?学生有什么感受?这样做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、家长对班主任在同一事件中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看法,教师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在家、校中的表现是否一致。此举又能成为开家长会的依据,是家庭教育指导更有明确的方向,更有针对性。   

及时拨打联系电话   

只要孩子有问题,班主任不一定要当看其他同学面进行处理,有时晚上单独打电话给他,效果反而会比较好。孩子认为你保护了他的自尊心,对你的意见就能愉快地接受。同样,孩子出了问题,不要老请家长到学校来,打亲情电话也是不错的选择。家长不但没有被叫到学校的尴尬,而且还觉得老师是设身处地为自己、为孩子着想,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  

人们常说: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。”其实,只要教师把工作落实到细微处,在细节上下功夫,不辞辛苦,一视同仁,时刻把孩子、家长放在心中,以诚相待,多想办法努力营造协同教育的融洽气氛,就一定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,取得他们对本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,从而架起一座坚实的家校联系桥梁,使两股教育力量有机地统一,形成合力,共同奏出协同教育的和谐音符。